i 洞察 | Web3之钥

作者:发布时间:2022-10-11

“Web3.0”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新新词汇,尤其是在金融投资和营销领域当中。如今世界各国的金融巨头和创业者都争相涌入这片蓝海,但是大部分人可能仍在疑惑:Web3.0究竟是何物? 

 

早在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第一次提出了Web3.0概念,他展望了计算机像人一样处理信息和数据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一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形态。

 

从字面意义来理解,Web3.0是第三代网络。然而,这个概念和当下流行的Web3概念并不相同,我们需要将后者放在区块链和元宇宙背景下理解。业界认为,Web3是Web3.0的一种演进形态,Web3聚焦于基于区块链、加密、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未来分布式网络。按照202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加密货币产业听证会上的通用解释,Web1.0是“只读”互联网,Web2.0是“读+写”的互联网,Web3则是“读+写+拥有”的互联网。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对Web3的定义是“少一点信任,多一点真实(Less trust, more truth)”,在他眼中,Web3将减少用户对互联网中心化组织“信任”而导致的“赋权于人”,真正利用“真实”的技术解决“垄断”问题。

 

Web3目前仍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许多表述都带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市场对Web3的解读众说纷纭,且尚未达成共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重视人们对于“重建”一个平等且开放的互联网的呼声——在互联网从乌托邦变成必需品的30年中,我们遇到了虚假信息、隐私泄露、数据孤岛等困境,人们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偏离了互联网开放的初衷?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互联网的早期,看看Web在不同阶段的模样。

 

 

Web1.0

 

在Web1.0时代,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内容消费者。在那个大头显示器的时代,网上冲浪活动仅限于静态网站的浏览与上传,风靡一时的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采用的都是“简陋”的WORD排版形式。任何懂得编程的人都可以在任何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无论是创造还是发布内容。不过当时每个国家懂得如何编程的人都屈指可数。

 

Web2.0

 

Web2.0时代正是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JAVA和HTML5等工具让网络拥有了“互动”环节,也为网络巨头们打开了构建平台的可能性:人们能够以个人而非机构为单位使用网络,普通用户完全无需编程就可以发布线上内容,视频、网购、搜索引擎等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应运而生。

 

Web2.0的主要形态是是中心化网络,正如这篇文章的发布和读者的浏览都是在中心化平台的允许之下进行,“平台”拥有并管理着来自于用户且属于用户的数据,包括每一条文字、视频、语音。平台跟踪与保存着用户数据,将流量和数据转化为财富,与此同时,平台还会根据每位用户的使用习惯,个性化和精准地推送相关内容,塑造了一个个“拟态世界”。

 

在数据经济当中,无论是一段视频或是通话,都是在进行交易;所以人们对数据滥用源自其垄断的洞察便油然而生。

—— Olga Mack 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区块链教育家

 

在平台上,人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内容、并获得一定的收益,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实时互动。但是随着大量数据和商业活动慢慢聚集在少数科技巨头的封闭生态中,平台也拥有了任意处置信息的权力,包括信息的分发、筛选、限制和删除……

 

在人们对数据主权的焦虑中,Web3的概念便随之萌芽了。

 

Web3

 

Web1.0,Web2.0均在各自的历史阶段为互联网发展创造了价值,同时也导致了当前数字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需要更广泛地被激活,更公平地被使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赋予了Web3分布式、可追溯等特性,能够更好的支撑对数字世界中“拥有”的需求。

 

As a user of Web 3.0, all interactions will be carried out pseudonymously, securely and for many services, trustlessly. Those that require third party(-ies), the tools will give the users and DApp-developers the ability to spread the trust among multiple different, possibly competing, entities, massivel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trust one must place in the hands of any given single entity.

 

——Gavin Wood,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在Gavin Wood对于Web3的设想中,人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数据,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出售数据,一切都将在一个分布式账户中完成。

 

Web3是沿着数字世界发展方向的新探索,虽然尚未形成普适的定义,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更好地理解它的特性:

 

1、Web3是分布式账户

● 目前最常见的分布式账户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虽然区块链仍然是一个崭新的技术,但是理论上,它不仅能够为任何用户提供更透明和自治的空间,而且能够为无数个计算机完成的海量工作提供存储空间,在实际操作意义上,中心化程度可以无限趋近于0。

 

2、Web3是分布式生态

● 理论上,无论是购物冲浪、游戏娱乐,还是线上尬聊,用户都可以通过独立的个人账户进行。数据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价值转移不需要第三方授权,用户可以真正拥有并将个人数据带到任何网站。在以区块链为基础的网络上,用户可以实现无障碍地交互,并留下公开的历史痕迹。由此,Web3将成为无数个分布式账户构成的分布式生态。

 

3、Web3与数字资产

● Web3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协议,让互联网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安全,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人人可以参与价值分配。在去中心化的生态环境当中,所有的记录都可以实现价值流通,将由生态自主决定数据的价值、交易和关联。通过NFT与数字标识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内容的登记、确权、管理,在交易平台实现流通和交易。

 

4、Web3是DAO生态

●  通过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自治能力配合Web3底层网络技术,将能够有效赋能众多场景:智能协议将逐步替代传统繁杂的协同、担保和法律流程,从而大大缩短决策和反应时间;而DAO的公投机制,将有望为各领域的大小组织乃至个人之间,提供公平、有效,且透明的智能决策方案。

 

 

 

Web3的建设壁垒

 

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亨利 · 福特

 

人类的恐惧源于未知。汽车技术在真正成熟之前,也遭受过许多嘲讽与歧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当前仍看不见摸不着,也更容易受人怀疑诟病。

 

Web3之路确实存在难行之处。在技术层面上,有以下三个问题:

 

1、计算问题

● 建立生态底层的区块链网络需要足够规模的算力支撑,与传统中心化领域的算力相比,至少需要形成“≥”的关系,否则无法达成替代乃至拓展的基本条件。

 

2、成本问题

● 在人、财、物资源投入上,相比于中心化模式,分布式模式的维护需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同时,因为缺少中心化机构的组织运营,由谁来负责设立激励机制,谁来处罚违规账户等一系列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3、存储问题

● 在Web3框架下,是谁拥有我们的数据?由谁来对用户数据及隐私负责?每一种商业模式都必须跨越客户数据可见性和授权的这道桥梁,这个问题与算法、数据库乃至密码学都无关,而是与数据的处置权、经营权、访问权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

 

Web3的所有问题都需要从根源处解决。众多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始提供解决的办法。

 

其中,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可信安全、泛在互联”的新型数字账户产品——有象账户,基于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造,为用户提供提供账户化管理身份和数据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服务。

 

有象账户基于Web3理念构建,两大核心能力为分布式数字身份(DID)和数据可信共享交换体系。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是账户的入口,在可监管的前提下,将身份和数据控制权转移至用户。数据可信共享交换体系是数据互通和互操作的桥梁,用户可以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数据授权使用,进而构建起一种新型数据要素流通协议。

 

有象账户赋能的多元化创新应用场景包括数字政务、数据交易、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绿色双碳等。例如,促进政务信息共享,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政银企数据互联互通,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打造碳普惠平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Web3面临的难题或许需要时间和无数的探索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停止构建全新的信任与协作关系的步伐,带着重塑世界的愿景,拥抱新的技术可能性。